脑血管疾病如今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“杀手”,每年我国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人多达300多万人,还有数百万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残疾。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有什么征兆?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?2017年2月18日上午,南京图书馆特邀国内神经病学著名专家,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丁新生老师为听众解读《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》。
讲座开始,丁教授首先谈到什么是卒中。他说,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,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,又叫脑血管意外。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。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的和出血性的。不管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都存在慢性发作和急性发作两种情况。比如血管有狭窄,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,往往是一种缓慢的进程,逐渐导致血流的减少。但是,突然血流闭塞,血栓形成了,或者其他部位的栓塞把小血管堵住了,这就造成了急性的发作。接下来,丁教授又结合自己遇到过的实际病例,对脑血管疾病的危害,检测和用药原则等内容,进行了详细的阐述。最后,丁教授特别谈到了脑血管疾病的提前预控措施和自我防治方法,引导大家学会建立“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戒烟限酒,心情舒畅”的健康生活方式。
整场讲座,丁教授引用大量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数据,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,把复杂繁琐的专业名词和医学理念生动形象地展示给了现场听众。讲座结束后,现场听众纷纷围上前来,感谢丁教授帮助大家纠正了很多错误的医学常识、用药观念。今后,大家将在生活中积极实践丁教授传播的健康理念,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。(秦志华)